图片版权GETTY IMAGESImage caption
台北街头几乎人人都戴上口罩。新冠病毒疫情爆发后,全球先后出现抢购口罩的浪潮,随后中国、日本、印度、台湾等地的厂商积极增加口罩产能,因疫情掀起的一场“口罩战争”已在各地上演。
台湾政府1月底禁止口罩出口,但产量仍不及需求,因此强制征用口罩工厂,并投入大批资金及人力生产口罩,同时随疫情调整相关措施,政府宣布要努力在3月中成为全球第二大口罩产地。
BBC中文通过梳理台湾口罩政策,以及通过口罩厂商的说法,解析口罩荒如何发生?人口仅有2300多万的台湾,口罩产量又将如何做到全球第二。
政府“征收”口罩“接到经济部的电话说要征收工厂时,我还以为是诈骗集团呢!”制作医疗用耗材、位于台湾嘉义的昭惠公司董事长黄惠丰对BBC中文表示,得知政府要征收口罩时,还以为是诈骗,所以赶紧问有没有公文,隔天政府官员就拿着公文来了。
新冠状肺炎疫情爆发时,台湾经济部1月24日宣布暂停口罩出口,优先供应台湾内部的需求,约一周后,1月31宣布征用所有口罩工厂,统一管理口罩的分配及产量,当时每片口罩卖台币6元(人民币1.3元)、每人限购3片,引发抢购潮。
2月6日开始,购买口罩必须凭证件,实行实名制购买。口罩价钱降至一片新台币5元(人民币1.1元)且仅限在药局贩售,逐渐降低民怨。
图片版权GETTY IMAGESImage caption
台湾新北市排队买口罩的人潮。台湾口罩禁令引发的一场两岸论战肺炎疫情:40万大陆工作台湾人返工的犹豫与挣扎得知政府征收口罩,黄惠丰松了一口气,因为征收口罩减少了很多困扰。他向BBC中文表示,疫情刚爆发时,就有许多中间商增加订购量,甚至有人租赁大卡车要来载货,但他的产能并没有那么多。
另外还有很多亲戚、朋友会有购买需求,“政府征收口罩,让我不用面对这些人情压力。”
让人有些意外的是,台湾口罩生产商几乎都对政府“征收口罩”政策表示满意。BBC记者了解到,目前台湾口罩市场的行情大致是,一片医疗口罩生产成本大约是1元新台币(约人民币0.2元),卖给中盘商的价格约新台币1.5元(约人民币0.34元),政府是以新台币2.5元(约人民币0.58元)征收。
口罩利润薄弱,台湾的口罩产业此前多移至中国,至今台湾有高达9成的口罩都是依赖进口。
但也有部分工厂对政府采取的征收政策表示不满,认为征收压缩利润,虽不至于亏本但利润很少。随着台湾政府宣布征收口罩延至4月底,也有口罩厂商表达不满。华新医材集团专员徐志远向媒体表示,卡在国内出不去的订单已累积达千万片,若政府继续征用,除无法对现有订单厂商交代,也不敢接新的订单。
虽有厂商抱怨,但黄惠丰向BBC中文认为,少数想借着疫情涨价的厂商可能有反弹声音,但他强调大部分业者都对政府政策“表示满意”。
台湾的口罩文化从事口罩相关产业约30年的黄惠丰表示,台湾需求最大的口罩是以保暖为主的棉制口罩,通常在冬天时需求量较多,骑机车面对空气污染也会使用,至于工业用口罩则是作业员为防尘使用。
回朔台湾的口罩史,能发现日治时期台湾人就已建立基础医疗知识。像是1920年代台湾流行性脑膜炎,当时的公卫宣传单中,警示“因为台南地区正在流行,请注意”。显示当时使用口罩已是重要的防疫观念。当时的报章媒体,也曾出现多篇有关配戴口罩的投书、报导,甚至还有漫画。
图片版权GETTY IMAGESImage caption
2月6日开始,台湾购买口罩必须凭证件,采实名制购买。2003年爆发SARS疫情时,台湾人一度抢买口罩,医疗口罩在这时候需求量才开始大增。这一次面对新冠病毒,台湾再次出现恐慌式抢购。
业者预估,过去同一时段每天台湾约有200万至300万人会戴口罩,现在每天则至少超过1000万人,是平时的3倍多。
谁在涨价?台湾政府征收口罩并控制口罩价格,但仍有人在网路上以两倍价钱贩售口罩,黄惠丰认为涨价的应该是中下游厂商。
他解释,一次性医疗口罩的主要原料为三层不织布,包括最外层的防泼水层、中间过滤病毒的的熔喷不织布及吸汗水的最内层。“因为台湾中小企业庞大,生产这些不织布的工厂多,货源充足,他们也没有在疫情期间涨价,因此他推估涨价的应该是中下游。”
台湾“熔喷技术不织布”的最大供应商是位于桃园的敏成股份有限公司,从1月30日开工后就24小时不停机,平均每日制造5吨不织布滤材,可提供医用口罩工厂每日产出500万片口罩,并称婉拒外国口罩厂包产线。
台湾政府强调,相关口罩材料台湾都有生产,至6月应供应无虞。
不过,中国大陆方面情况则有所不同,口罩涨价的原因是制作口罩的成本增加,因此厂商其实不赚钱。据当地媒体报道,随着口罩成为必须品后,口罩机的价格也水涨船高,从过年前一台10万人民币涨价至一台50万, 加上返工的工人因为特殊阶段返工,工资也比平常要高,导致口罩的生产成本比原来高出几倍。
买机器、增产线台湾当局斥资1.8亿台币采购60台制造口罩的机器,结合产业界陆续派出上百位专业人力,到工厂协助。经济部预估,60多条新加开的生产线加上既有产能,台湾的口罩日产量可望超过1000万片,这一目标一旦实现,台湾将跃升为全球第2大口罩产地,仅次于中国。
位于嘉义的口罩工厂的作业员忙碌不已,不断地将机台上的口罩放到盒子内排好、装箱。目前拥有一条生产线以及三个机台的昭惠公司,派出三个作业员,一天轮两个班次、共16个小时不断作业,确保产量充足。
黄惠丰并说:“已经紧急招聘作业员,赶快训练可以上工。”并称,政府将提供一个机台,还有派出军人和人力协助,过去一个月能生产100万个口罩,增加一条生产线后未来一个月能生产300万个。
图片版权YASCOImage caption台湾政府派出军人协助制作口罩,力拼3月中产能达到全球第二。台湾政府与厂商约定,每台机器至少须生产500万片口罩给政府,120万片是无偿提供,其余380万片,政府以每片2.5元收购,达到此标准后,机台就会免费赠送给厂商。
除了台湾,各政府也都积极增加口罩产能。作为全球最大的口罩供应地,中国大陆目前口罩日产能已经突破1亿个,就连苹果代工厂富士康也投入生产口罩,台湾鸿海集团向媒体表示,深圳龙华的厂房已开始生产口罩,累计已经生产、交付400万个。
根据日本媒体报道,日本正在扩大口罩产能,预计3月的口罩月产量将超过6亿个。日本经济产业省向媒体表示,日本国内贩售口罩中,只有3成是日本制造,另外7成是在中国制造再进口到日本。
另外,法国总统马克龙3月3日在推特发文宣布,政府开始征收所有现有库存和未来生产的口罩,以确保把口罩留给病患和医护人员使用。
生产过剩的疑虑因为新冠疫情,过去乏人问津的口罩产业一夕爆红,需求量大增,但若疫情未来缓和,如此庞大的产量和新增的口罩机器又该何去何从?
从事医疗耗材约30多年的黄惠丰回忆,2003年SARS爆发时,台湾许多口罩工厂大力增加产线,后来疫情突然缓和,导致一堆口罩工厂产能过剩,产品卖不出去,最终倒闭,并说:“口罩厂商应该都有吸取当年SARS的经验了!”
黄惠丰解释,这次的口罩工厂,若单纯只做内需,疫情缓和可能会受到影响收入。但若有外销就可以继续生产。
他强调:“增加的机器是由政府赠送,若疫情缓和,顶多就是不生产,不会因此亏损。”
口罩生产商似成为这波疫情的“受惠者”,但黄惠丰仍希望疫情赶快减缓,他透露,医疗用纱布的原物料都在中国大陆,若产业停摆对全球影响会非常大,“无法想像”。
图片版权BBC CHINESEImage caption
台湾口罩工厂的作业员将机台上的口罩放到盒子内排好、装箱。